十三阿哥的离世,多半给予雍正的打击很大。在邬思道看来,十三阿哥胤祥和雍正兄弟两不仅在政治方向上保持高度一致,在审美情趣上也有很多共同之处。作为雍正帝最信赖的兄弟,十三阿哥胤祥从皇兄那里获得了诸多的恩宠和荣耀。
雍正元年,雍正帝传旨按康熙年间分封皇子为亲王之例,赐给钱粮二十三万两。胤祥百般谦退,经皇帝再三宣谕,只收下十三万两。雍正帝又援引康熙帝对待其兄裕亲王福全成例,准许胤祥分封后可支用官物六年,胤祥仍是辞谢。尽管胤祥对于皇兄的恩赐总是竭力推辞,他还是得到了许多相同地位的人不曾享有的殊荣。
根据皇帝旨意,原来只归他兼管的佐领人丁全部划归怡亲王府属下,又于亲王定额之外增加一、二、三等护卫共十七员,仪仗中也增加豹尾枪、长杆刀各二,以突出他的与众不同。
雍正三年二月,又以胤祥“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从优议叙”,特在亲王之外又加封一个郡王爵位,允许他在儿子中任意指封一人,这在清代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胤祥坚辞不受,胤禛也不好十分勉强,遂命给他增加俸银一万两,以为奖励。以上这些事例,既体现雍正皇帝对爱弟的格外恩遇,被雍正称为“柱石贤弟”。
历朝历代皇帝生前总要为自己选定建坟安葬的“吉地”,胤祥曾奉旨到泰宁山,也就是后来的清西陵,在今河北易县为皇帝勘选陵址。雍正帝对选定的“上吉之壤”非常满意,认为胤祥立有首功,就把万年吉地附近的一块“中吉”之地赐给他。胤祥听后却惊悚色变,惶惧固辞,说这等吉地只有大福大贵者才能受用。他又在六十里以外的涞水县境内为自己选定了一块墓地,认为这才与臣下身份相配,并奏请皇帝赐给自己。
后来胤祥生病,仍担心皇帝不收回成命,再三奏请,胤禛不得已允其请。胤祥得旨后,高兴万分,手舞足蹈。当日就遣侍卫前往取土。数日后侍卫回来,呈看土色。因为这是皇帝赐予的吉地,胤祥竟迫不及待地取了一小块,手捧着吞到肚子里,口中还念念有词道:“这样的话,则臣心安而子孙蒙福了。”此事在官修《清世宗实录》、《钦定八旗通志》以及《内务府档》中均言之凿凿,可见确有其事。
胤祥在康熙年间就得了叫鹤膝风的病,可能是风湿,也可能是骨结核。之后虽经过调养,但身体状况已经变差。雍正帝即位后,胤祥承揽了相当多的政务,和辞谢各种恩赏时表现出的谨小慎微不同,胤祥在接受皇帝交给的政务时抱有一种毫不推卸、竭力而为的态度,这和他本人极强的政治责任感与使命感是分不开的。作为户部的主管,他甚至会把库房的钥匙也带回家。
他的儿子弘晓说,自己于晨昏定省之时,常见父亲将“军国重务”带回家料理,“手不停批”。雍正四年胤祥生了一场比较重的病,四个月间断断续续不能痊愈,雍正帝担忧之下甚至出内帑于宫中设谯为胤祥的病祈祷,但胤祥本身却丝毫没有闲着,四月份上旬忙着州府重新划分、官兵管理以及云南盐务事宜,四月中旬和五月就亲自去勘探河道,上水利绘图,六月份研究将附近省份粮食调福建以济民,清查当地亏空(这之后就开海禁了),七月份又出京,奏如何新开河道,安排河工。
也许这个时候的雍正是孤独的,而此时的邬思道身体也是不比往日。三年之后邬思道的父亲邬君竹悄然离逝,年八十四岁。经此打击,邬思道的身体越来越差。他也从杭州搬回到了海宁老家,许久未曾回家,家里的院落似乎仍旧是原来的样子。只是物是人非,留给邬思道的更多的也是悲凉罢了。
除了看书,闲暇的日子里邬思道也只是去少年之时常玩的地方游逛。转眼间已到了雍正十三年五月,正值春日里的美好时光。只是此时的大清朝贵州古州、台拱的苗匪在边境滋事,雍正帝命哈元生为扬威将军,统领四省官兵征讨。又命果亲王胤礼、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协同办理苗疆事务。命刑部尚书张照、副都御史德希寿帮办苗疆事务。不久哈元生平定了贵州的苗民叛乱。
雍正帝在位时期经营了圆明园宫苑,常在圆明园与大内两处居住。他青年时中过暑,以后就怕炎热,故以较凉爽的圆明园为栖身之所,住在冬暖夏凉的九洲清宴、四宜书屋、万方安和等处。几个月过去后,雍正帝于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得病,“仍照常办事”,[30至二十三日子时就驾崩了。
雍正帝死后,根据他的秘密立储方法,由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继位。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听闻消息,邬思道心中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地。只是他的心里也一下子空荡了许多,整个人也是没有了精神一般。
弘历登基继位,年号乾隆,也就是后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乾隆皇帝。因为邬思道在他年幼之时曾悉心教导,他继位之后便下旨命邬思道去京城见驾。可是邬思道已经老了,身体远不如从前。他便上书将自己的情况告诉了乾隆,乾隆明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随即下旨命怡亲王允祥府中的云霜解籍回府,照顾邬思道的生活起居。
二十年不曾相见,当邬思道再次与云霜相见的时候,她还是那么的美丽,而自己却是已经是垂暮之年。两人相视无语,但云霜仍旧很自然的跟在邬思道的身后,一如当初般照顾着邬思道。就这样,也不知道过去了多少的岁月,也不知道消耗了多少的时光。
可能是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的时候,他特意到江南海宁邬家拜访过。只是那时邬思道早已去世,只有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夫人兀自还在院落里散步。当乾隆皇帝看到她的时候,老夫人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将手中的一封信交给了他。
乾隆皇帝轻轻打开那封信,当他读到信的内容的时候方才知道,这封信却是邬思道留给他的。信上内容让乾隆大为震惊,其中似乎将乾隆的一生事迹都写得很是清楚,直到后来乾隆死去的那一天,才明白邬思道可能根本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
后来乾隆一朝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多半与邬思道留给乾隆的那封信有关。这也只是后来人的猜想,只是事实的真相却无从得知。或许也只有三百多年后鸢都医科大学里那个唤作王旭阳的年轻人,才明白清楚发生那一段历史里的一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