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新年的终于在爆竹声中渐渐走远。就在新年过后上朝的几天里,大臣赵申乔、孙思克上书奏言太子国本,应行册立。康熙皇帝以建储大事,未可轻定。宣俞廷臣,以原书还之予以否决。
四阿哥对此有些担心,其实在整个朝堂上拥护废太子的人还有,特别是八阿哥为首的反太子党势力更是强大。这次上奏康熙皇帝奏请再立太子的孙思克,正是未来悫靖格格丈夫孙承运的父亲。孙思克,字荩臣,汉军正白旗人。孙思克的父亲孙父得功曾是明朝的游击,后来因投向了清太祖,立了功受赏。
孙思克本人在平定三藩和准噶尔之战中都立下了赫赫的汗马功劳,受到康熙皇帝的加赏。不但亲自御制《赐将军孙思克诗》,还封其为一等男爵。与张勇、王进宝、赵良栋并称为“河西四将”。正是后来金庸先生在《鹿鼎记》中与韦小宝一起结拜的孙思克,想着这里,邬思道脸上竟露出一丝难得的微笑。只是在这康熙一朝,始终都不曾见到这位韦爵爷。
只是单论战功,孙思克与其他三人比起来似乎有所不及,可史书上记载:“思克战功微不逮,而惓惓爱民,可谓知本矣”,这句话说明了孙思克不但是一个久历疆场的将军,还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官。关于这一点,在他去世之后有这样一段插曲:“三十七年,卒,赠太子太保,赐祭葬,谥襄武。丧还京师,命皇长子允禔临奠。斋思克镇边久,威惠孚洽。丧还自甘州,至潼关,凡道所经,军民号泣相送。上闻状,叹曰:“使思克平昔居官不善,何以得此?”
鉴于孙思克的功绩和为人,使康熙皇帝对他赏识与信任。有了这样的支持,是孙家能够娶到公主的第一个要素。其次,据《玉碟》记载,孙承运的母亲计氏,是太宗敖汉公主的女儿,算起来也算是康熙皇帝的表姐。孙承运其实拥有满、蒙、汉三族的血统,而九公主嫁给他,也是一层亲上加亲。这或许是孙家中选的第二个重要因素。
当然除了家族的缘故之外,孙承运本人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以他的家世,尽管没有直接被带入宫中抚养,至少也是多次有机会得到康熙皇帝接见。并且,康熙皇帝对于这个与九公主同岁的功臣子弟十分喜爱,因而就有了之后的这段满汉姻缘。
一念及此,邬思道不禁佩服康熙皇帝心思细腻,这桩婚姻,既做到了取得政治上的良好效果,又可妥善安排女儿的归宿,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就这样,康熙五十四年,正值妙龄的悫靖公主便披上嫁衣,准备出嫁了。尽管天真的她也许还不太明白出嫁的含义,但抚摸着精致秀美的嫁衣,一次次站在镜前比对试穿,九公主那青春萌动的女儿心,还是因为激动而微微的颤动着,她坚信父亲为她所作的安排一定是最周全的,对于未来,她充满着美好的憧憬!
也许对于这一切,悫靖格格和四阿哥此刻都一无所知。可作为熟读历史的邬思道而言,所有这些他都了如指掌。但身在这京城的是非漩涡之中,邬思道又岂敢随意开口。
自从此事被康熙皇帝驳斥之后,他更是下旨严令臣下上奏重立太子,并说宋仁宗二十年不立太子,天下还不是一样繁荣稳定。自此之后,朝堂安静了许多。到了二月,康熙皇帝更是命卓异武官照文官引见。诏曰:“承平日久,生齿日繁。嘶吼滋生户口,毋庸耕出丁钱,计以本年丁数为定额,著为令。”此为“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
邬思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却是万分激动。纵观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皇帝,恐怕也只有康熙皇帝才有这样的魄力颁布这样的政策。不久后前尚书王鸿绪进《明史列传》二百八十卷,康熙皇帝命付史馆。他又命大学士、南书房翰林考定乐章,进一步规范朝廷的礼仪。紧接着诚亲王胤祉等以御制《律吕正义》进呈,得旨:“律吕、历法、算法三书共为一部,名《律历渊源》。在这一时期,整个朝堂似乎又焕发了另一种生机,让人看来却是一阵欣欣向荣之象。
趁此良机,邬思道曾经劝四阿哥上书康熙皇帝,请求放出十三阿哥,可康熙皇帝对此却是置若罔闻。其实,康熙皇帝也知道四阿哥此刻请求的原因,因为不久前宗人府报告说十三阿哥胤祥病了,他的右腿上生了一块白疮。这疮非常奇怪,破了之后化脓竟然很长时间没有愈合,一开始还剧痛,之后也不是阵痛。即使在愈合之后,也很快复发。
邬思道从粘竿处侍卫的描述中,他也无从得知这是一种什么病,但确是顽症。康熙在后来给四阿哥奏折的批示中也对胤祥病感叹道:“看来情况并不太好啊”!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危机正在逼近,这一次不知道十三阿哥能不能躲过这一场病灾?
十三阿哥胤祥自小和四阿哥胤禛关系就很好。邬思道就曾听四阿哥胤禛说过,当年读书的时候胤祥有什么问题都会请教他,他还教胤禛算数。等到胤祥稍微年长一些,两人又经常陪同康熙出巡,影形不离,无话不谈。即使偶尔两人不再一起,也会相互写信,诗歌唱和。
十三阿哥此刻身患重病,四阿哥胤禛自然是忧心忡忡,他也为胤祥遍访名医,并亲自交代总督鄂尔泰“若知有精于医理之人,可资送来京,以为调摄颐养之助”。
邬思道也懂一些岐黄之术,他亲自研制了一些药粉,烦请四阿哥派人送到养蜂夹道,并吩咐十三阿哥敷在痛疮之上。望着那天空上来去无踪的云朵,邬思道只希望十三阿哥的病早一点好起来,希望有一天可以救他出养蜂夹道,再与他一起把酒言欢,畅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