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惨败以后,曹操痛定思痛,决定调整战略,规划部署,做出了“巩固侧翼,南攻北守”的军事方针。理由很简单,黄河以北的袁绍雄踞四州之地,兵精粮足,不要说是十万人马,就是十万头猪,那也要砍好几个月,何况袁绍的手下并非是等闲之辈,暂时还是不要招惹为妙,以安抚结好为宜。西边的李傕郭汜早已是强弩之末,窝里斗自然没有好下场。东面的吕布已经被消灭,徐州平定,自然可以徐州为跳板,徐图青州之地。至于南边,刘表志在守成,惟有张绣和袁术,是应该集中兵力重点打击的嚣张对象。
基于此,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三月,曹操再次率军南征张绣,包围穰城。不巧的是,后方传来袁绍准备偷袭许昌的消息,不得已撤军回返。张绣见曹军后院其后,便率军追击,刘表这次也很配合张绣的军事行动,派军进驻安众,企图切断曹军的退路,来个两面夹击。想法虽好,但遇上已经吃过亏的曹操,那就未必奏效了。鉴于形势危急,曹操兵贵神速,出奇兵未等张、刘联军做好准备就发动突袭,大获全胜,趁机突出重围,急行军北撤。张绣还不死心,决定孤身犯险,不杀曹操誓不罢休。这个时候,贾诩站出来劝阻道:“主公不可,穷寇勿追,追则必败啊!”张绣不听,觉得曹操打了就跑,是怕了自己,强行追击,不曾想与亲自断后的曹操撞了个满怀,在惊慌失措中被击败。灰头土脸的张绣刚回来,贾诩赶忙又说:“将军现在再去追击,必然能够获胜,稍有迟疑,机会就错过了。”张绣一听,愣了,心中诧异的问道:“刚才不听军师所言,方有此败,如今败兵刚归,又要追击,是何道理?”贾诩笑道:“现在没时间给将军解释了,听我的没错。”对于贾诩,张绣是相当信任的,看着贾诩胸有成竹的样子,他也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再次追击,没想到居然轻易将曹军殿后的卫队给击败,但摄于曹操的威势,他见好就收,退了回来。
本来就心中疑惑,如今居然得胜归来,张绣急不可耐的询问原因,贾诩不慌不忙的解释道:“这个道理很简单。将军您虽然善于用兵,但是和曹操比还是差那么一点点,并非他的对手。曹军刚撤,曹操必然亲自断后,士气尚存。您手下的兄弟也打不过人家的将领,自然只能战败。再次追击的时候,曹军因为后方出事必然全力撤退,有所懈怠,曹操必然不会殿后,此时出兵定能取胜。”张绣一听,茅塞顿开,对贾诩越加言听计从。
尽管此次曹操撤兵是因为袁绍偷袭,但在之后的追击战中,贾诩的表现却可圈可点。他对于士卒将帅的心理活动了若指掌,能够通过对人的心理侧写作出精准的判断。这就好比今天的犯罪心理学家一般,通过对现场犯罪的勘察和描述就能够对犯罪嫌疑人相关的事物总结特征,缩小排查范围,为抓获犯人提供参考。
此战之后,曹操暂时放张绣一马,将精力集中在侧翼。张绣虽然难缠,兵力地盘有限,自守尚且捉襟见肘,自然也不敢主动出击。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四月,曹操派遣谒者裴茂率中郎将段煨讨李傕,李傕退守黄白城,被张横、梁兴等击败斩首,首级献到许昌,曹操下令夷其三族,汉献帝命人将其头颅高挂城门示众,以抒发自己多年来被李傕等人绑架挟持的怨恨。至于李傕的搭档郭汜,那死得更早,被部将伍习所杀。西凉军阀至此彻底衰落,曹操趁机逐步蚕食关中地区,加强西部的开发和巩固。
不得不说,李傕郭汜并非无能之辈,犀立战功,在西凉军阀中威望甚高,即便董卓死后还能伺机反攻,长期占据长安,存而不灭,可见他们是有一定军事才能和谋略的。只不过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并没有一个严密完整的战略规划,只是单纯的靠杀戮来持续杀戮,自身又骄纵恣睢,利欲熏心,搞内部分裂,没有把精力放在西凉派系众多的军阀统一战线上。即便手中握着汉献帝这张王牌也不懂得灵活运用,反而为争夺一街一巷而兵戎相见,自损元气,最后落得个兵败身死的可悲下场。
解决完西边的事,曹操无后顾之忧,全力扩张自己的地盘,收揽人才。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曹操派史涣、曹仁击破张杨旧部眭固,取得河内郡(今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和山东西部),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在消灭眭固以后,曹操选贤任能,任用地方豪强臧霸巩固徐州并攻入青州,加强右翼的防守。
臧霸,又名奴寇,字宣高,泰山郡华县(今山东费县方城镇)人。
臧霸与夏侯惇年少时一般,都是性情勇猛刚烈,果敢坚毅。其父亲臧戒本为县狱掾(主管司法的官员),只因为遵章守纪,反对太守以个人喜好任意处置犯人,就被收押下狱,受审判刑。时年十八岁的臧霸毫不畏惧,集结家中食客十数人,赶往县城,拼死就出父亲,并杀掉太守。城中押解犯人的役卒摄于臧霸的勇猛,居然都避舍窜逃。臧霸知道事情闹大,就与父亲一起逃亡东海郡,亡命天涯,而当地则流传着臧霸劫狱救父的孝悌美名。
黄巾之乱起始,臧霸投身从军,依附陶谦,因为勇猛善战,历次击破黄巾党,被提拔为骑都尉。不久之后便与与孙观、吴敦、尹礼等聚合军众,当起带头大哥,屯兵于开阳(今山东临沂),自成一方势力。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臧霸袭击琅邪国相萧建,攻陷莒县,抢夺了萧建答应送给吕布的辎重。吕布大怒,率兵攻打,臧霸据称坚守,吕布无功而返。鉴于周边形势,臧霸又主动与吕布联合,求取生机。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败亡,臧霸曾经相助吕布,因而匿藏民间,深怕受到牵连。不巧身份败露,被曹军抓获,本以为凶多吉少,可曹操一见臧霸就如获至宝。他亲自招抚,命臧霸收拾旧部,并委任其为琅琊相,负责治理青徐二州。曹操拍着臧霸的肩膀说:“卿久居徐州,素有人望,文武兼备,以后东方的事就托付于你了。”臧霸自此成为曹操东方战线的领头羊。
起初,曹操还在兖州的时候,以徐翕、毛晖二人为将。兖州乱起,徐、毛二人皆叛。后来兖州之乱平定后,徐、毛亡命出逃投靠臧霸。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曹操记性不错,想起此二人叛将,气不打一处来,便派刘备前去会见臧霸,要求其献上二人首级。臧霸心中一沉,意味深长的对刘备说道:“我之前亡命异乡,之所以能够站稳脚跟,大家愿意跟随于我,是因为我不会出卖投靠自己的人。如今我受曹公知遇之恩,委以重任,不敢不听号令。只不过自古以来,王道之君应该以义相待,不应暴力对之,还请将军回去传达我的话语。”刘备回去之后传达了臧霸的劝谏,曹操心中感慨:“臧霸为人厚道忠义,此举是古代仁德先贤应为之事,宣高能够加以奉行,这也是我心中之所愿。”于是越加欣赏和重用臧霸,并不计前嫌,任命徐翕、毛晖二人为郡守,辅佐臧霸。
作为山东的豪强,臧霸素来在当地以孝悌忠勇著称,威望很高,重义疏财,有随机应变之能,颇有谋略,徐州在平定吕布不久便被安抚。臧霸不仅重视地方治理,还加紧训练青州军,裁选精兵,进取青州,审时度势,攻入青州,占领齐(治今山东临淄)、北海(治今山东寿光东南)等地,有效的在侧翼牵制了袁绍的部分兵力,为曹操将来夺取中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曹操稳固内部势力,协调四方的同时,宛城的贾诩一直在监视着着曹操的一举一动,此时的他极力劝说张绣果断投降曹操。张绣不解,深怕自己因为杀子之仇会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贾诩解释道:“将军之前所以能够取胜,那是因为曹公有后顾之忧,四境不安,如今曹操局势渐稳,此时不投降,难道还要等着被俘吗?曹公心怀天下,历来最为重视人才,正因为您与其有杀子之仇,如果能够接受将军,那曹操必然可以在人才延揽方面树立光辉形象,他何乐而不为呢?有大志之人是不会拘泥于小家的。再者,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有着先天优势,手下能人辈出,必能成大事,跟着曹操打天下有前途,作刘表的炮灰不值得。”张绣听后,心中还是忐忑不安,但出于对贾诩的极度信任,他决定投降,而且是真心归顺。
需要强调的是,贾诩明知道张绣不能角逐天下,还是愿意跟随张绣走到最后,也是因为张绣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作为一个谋士,不管主公实力如何,首要的是是否能够采纳自己的建议,尊重知识劳动成果。张绣恰好就是这么一个人,贾诩在寻得明主之时,自然不会抛下张绣独自离开。关于曹昂之死,贾诩也曾出谋划策,之所以敢去投效曹操,与张绣投降的解释是一般无二的。
不出贾诩所料,曹操听闻张绣来降,亲自迎接,牵着张绣的手,一起参加宴会。与上次不同的是,曹操身后再也看不到忠勇的典韦,地点也不在宛城,而是许昌。不仅如此,曹操还为自己的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封张绣为杨武将军。对与自己有杀子之仇的投诚之人如此礼遇,天下的士人对曹操都另眼相看,纷纷来投。对于贾诩,曹操也是厚待有加,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由于当时冀州为袁绍所占,贾诩便留参司空军事。
经过曹操对军政的精心整顿,其所处的四战之地反而屹立不倒,实力越加雄厚,手下人才济济,具备了与天下诸侯争夺天下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