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气理论精气理论就是关于精气这两种物质的起源、演化(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学问。
易学把物质分为精和气两大类,其实就是实物和虚物。又把气分为行气(五行气、五行)和元气(真气、灵气),简称炁和神。
“精炁神”今人多写作
“精气神”,严格来说这是不正确的。但是作为约定俗成的东西,只要我们能够正确理解,也不妨这样使用。
实物、炁和神这三类物质分别相当于炁粒、炁流和炁体。易学进一步把行气分为阴阳之气和五行之气,阴阳五行合并为天干、地支,继而合成甲子四柱、八卦、六十四卦等,加上精气(精炁神,关于气的起源)、经络穴位(关于气的分布和现象)理论,构成了完整的易学理论体系。
易学用阴阳五行阐述物质和物质关系,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形成了庞大的易学体系,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与精气理论相近的理论还有:津精炁神虚理论(聚津成精,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有无理论(精为有,气属无)、道易理论(道和易均为气)、天人地三才理论(天、人、地三才分别为神、炁、精)等。
精气又分为先天精气和后天精气,就是构成物体的精气和物体外面的精气(其他物体的精气、环境精气)。
宇宙炁海里充满了气,宇宙是气的海洋,是气之海、气海。在气海里有精存在。
精有天体之精、生物之精和非生物之精。
“气生精,精化气”,这是精气物质的起源和演化问题。易学就是关于精通过气相互作用的学问,实际上就是气和气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问,就是五行生克理论。
对某个事物起决定性作用的气(决定某个事物的气)叫做用神,增强(生)用神的气叫做原神,削弱(克)用神的气叫做忌神,增强忌神的气叫做仇神,泄用神而克忌神的气叫做闲神。
用神和原神是吉气、吉神、正气、喜神、神气、神,忌神和仇神是凶气、煞气、凶神、恶煞、邪气、鬼气、鬼,闲神不吉不凶。
用神和忌神是主要矛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神和仇神是次要矛盾,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这些宇宙炁海里的吉气和凶气信息来自天体、非生物以及生物之精,是易学应用于社会实践的科学依据。
例如中医学用气来论病防病看病治病,气功学用气来养生开发生命潜能,武功学用气来强身健体抗敌避害保命,八字学用气来算命,易卜学用气来占卜,风水学用气来趋吉避凶,相术学用气来看相论命,宗教学用气来论世等等。
用闲仇忌原五神依次排列而互相发生生克关系(本位生下位而克隔位),反映了所有事物之间的作用关系,所以易学说任何事物都不能够逃出五行作用。
易学里有
“六道轮回”理论,是什么意思呢?宗教上的六道是指天道、人间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易学里的六道还可以是指六爻物质和六道物质。六爻物质就是组成六十四卦的六个爻所代表的物质,六道物质就是道、一、二、三、万物和气(阴阳五行之气)这六类道物质。
六道轮回就是六道物质的循环转化的过程。六道物质的真实意义就是六炁物质:炁体、炁子、量子、原子、分子和物体,以及炁流。
六道轮回还有一个更加贴切意思,就是六十甲子的轮回。六十甲子表中共有六旬(也叫做六道),每旬有十个甲子。
按行运十年一换,六十年刚好一个轮回,所以叫做六道轮回,就是时间循环。
易学对物质的起源的认识是不是比西学更加完善、更加正确、更加接近炁学的科学真理呢?
当我认识到易学的真理之后,不禁要想:科学是发展了还是退步了呢?
如果是发展了,为什么西学对物质的认识程度反不如易学呢?如果是退步了,那么为什么西学的物质生产却如此兴旺发达而易学却相当薄弱如此萧条呢?
正是出于这样的疑问,我经过深入思考,最后认识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易学是关于炁流的学问,西学是关于炁粒的学问。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导致了易学和西学功能的差异:易学不能够充分认识和开发利用炁粒,西学不能够认识虚物不能够发现物质的根本奥秘。
易学指出:“天人地合一”。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由一种物质形成的——这种物质就是气,都会产生同一种气并且只受同一种气的作用——这就是阴阳五行之气,而且遵循同样的作用规律——五行生克作用。
另外的一种意义是,天人地三者的经络是完全相通的,三者的元气浑然一体,并且共同使用着。
易学是经络学,是关于经络里的六气物质的学问,阐述了气的来源、运动作用规律等问题。
易学用气反映事物,阐述和解决问题,西学用炁粒反映事物,阐述和解决问题,这就是二学的根本不同。